十年磨一剑 王向宏梦想超越洋品牌

2015/7/15 9:09:09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公司新闻

六月伊始的山东济宁高新区柳树成荫,几分凉意,第十一工业园更是繁花锦簇,绿荫似海。
    驱车辗转其中,隐约林荫遮道,四溢幽香袭来。此情此景,让人很难联想到,在这诗意徘徊的园区内,坐落着一些硬朗但不冰冷的装备,诉说着一个冷酷但人性化的故事。带着些许疑问,怀着几分期许,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晌午,我们终于见到了此行的采访对象——济宁兴隆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宁兴隆”)董事长王向宏。
一语惊醒梦中人 
    “你看看人家(德国伴斯)做到什么程度,你再看看你们自己,还在做这些陈旧的没有用的东西。”2003年,时任济宁市商检局的一名官员在参观完青岛得利斯后,对正处在事业转折期的王向宏说。 
    仿若天外纶音,可谓一语成谶。“他当时还没来得及回家,就跑到我们企业对我说。我听后第二天就动身到青岛得利斯了。”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一样,王向宏向我们一一道来。 
    “我看到他们的屠宰车间全套引进德国伴斯屠宰生产线,颇为震撼。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这套杀猪设备,因此对这些概念都很模糊,杀猪的设备可以做到这么好?但德国伴斯的这套设备,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原来杀猪也可以如此机械化、自动化。”王向宏告诉记者,从得利斯回来后,他就下定决心,要用十年时间把这块做起来。 
    “前不久遇到这位曾经给予我点拨的领导,除了心怀感激之外,我也自豪地对他说‘如今我终于兑现了承诺’。” 
    谈到这段“触及灵魂”的往事时,王向宏望着窗外整齐的厂房,目光坚定而执着。 
    也就是从那时起,王向宏开启了他在屠宰加工机械行业的一番新事业,也使得济宁兴隆的名字镌刻在中国屠宰加工机械制造业的榜眼。 
    济宁兴隆的前身是兖州肉联厂肉类食品机械厂,创业的技术和人员都是兖州肉联厂机械分厂的班底。“2000年兖州肉联厂破产,我带着一帮人出来单干,2001年正式搬厂,2003年开始,发现国外的技术,同年7月着手研发,一直到2007年7月,已经研发出多种自动化装备,2007年10月份SDJ-I型蒸汽烫毛生猪屠宰生产线一次性通过专家组鉴定,给予很高评价。”王向宏向记者介绍。 
可与进口装备一较高下 
    翻开济宁兴隆的沿革史,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企业自动化路线。沿着这条路线,中国首家肉类机械加工制造企业蓬勃兴起。 
    2015年,济宁兴隆的自动化普及程度已经达到90%,而且完成了具有畜禽自动驱赶、自动致昏、自动放血、自动浸烫、自动脱毛、自动开膛、自动开肛、三线同步检疫、自动劈半、自动分割、牛羊自动扯皮、家禽自动脱烫等专业装备工业机器人开发。
    2012年国家商务部屠宰鉴定中心专门对此项目组织专家评审。专家组认为:“经双汇、雨润、金锣等几十家大中型屠宰厂的生产使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装备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推广价值。成套生产线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控制技术,实现对设备的精准控制、故障分析及远程控制,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有着较高的性价比,具有较强的替代进口能力。”
    “2012年以后,主要是做设备细节优化和具体完善,到目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在副产品设备和烫脱毛设备上,已经可以全面替代进口设备。”王向宏说。
   多少年来,济宁兴隆致力于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在传统设备技术升级改造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研制出多种先进畜禽类肉类加工成套设备,有十余项通过了省市科技成果鉴定;获得10项国家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2年已受理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
    此外,公司承担了国家标准《畜禽屠宰加工设备通用要求》、《生猪屠宰加工成套设备技术条件》的起草工作,为我国肉类装备业及肉类加工业基础设备配置的标准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董事长王向宏也因此被评为“中国肉类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济宁兴隆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我的梦想是到2016年我们的国产设备赶超国外,全面替代进口。”王向宏心怀憧憬地表示。
追求内在美永无止境
    国内肉类加工装备由于受禽类养殖结构和装备业整体水平的限制,上世纪前一直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国内先进的自动化肉类加工装备完全来源于国外。2007年3月,济宁兴隆研制完成中国第一条由14台套设备组成的SDJ-I型蒸汽烫毛生猪屠宰生产线(以下简称“蒸汽烫”),具有填补国内空白的重要意义。
    “原来的生猪屠宰装备真的很差,猪都是在地上击昏,然后挂起来进行屠宰,烫毛方式也是最原始的,将猪放在类似于洗澡堂的池子里,进行混洗混烫。”王向宏告诉记者,原始的致昏方式一是看起来很残忍,既不符合动物福利,也不符合人性化屠宰,二是对猪的刺激特别大,猪的胴体应激反应比较强烈,在对猪造成断骨、断脊、淤血等损伤的同时,猪的肉质也易于僵直,形成白肌肉。从烫毛方式来说,混烫的方式容易产生交叉污染,对猪造成的危害很大。而蒸汽烫毛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产生。
    “蒸汽烫毛是在轨道上运作,猪一边在湿热的隧道中有次序地走过去,一边就像是在洗桑拿一样,这一过程中利用了蒸汽和水,而且猪和猪之间相互不接触,不仅避免了交叉污染,而且可以实现对整个过程检疫的控制以及质量可追溯体系的控制,从而有序地进行生产。”王向宏解释道。
    猪的烫毛系统有好几种选择,蒸汽烫是最高配置的选择,而且这个技术很难掌握,有流体力学的原理在里面。“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来开发这套设备,花了几百万元。”王向宏坦言,因为要保证猪通过20多米的隧道,这就不仅需要隧道里的温度保持稳定,而且湿度也要均衡,既不能‘烫过’,也不能‘欠火候’。“高半度有可能过,低半度有可能脱不下毛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于国产生猪屠宰设备的性能相对落后,而进口设备价格又过于昂贵,因此大部分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在烫毛加工中仍沿用传统的烫池式烫毛设备。该类设备具有烫毛温度稳定、均匀,烫毛效果好等优点,然而随着食品安全和环保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其缺点显得愈发明显。
    “蒸汽烫不单是提高烫毛的自动化程度,更在于这套设备一整套减菌技术的应用。”王向宏谈到蒸汽烫最大的特点时说,自动赶猪,就是减少人工刺激,避免猪分泌对人体有害物质。致昏设备能够控制应激反应,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2007年3月当蒸汽烫研制出来后,消息惊动了一直关心肉类加工国产装备业发展的国家肉类协会边正林秘书长和南京农大周光宏校长,当年10月19日,由二位邀国内级专家、教授对该套设备进行技术鉴定。“该生产线整体设计合理,选材适当,制造工艺先进,性能优良,单机配套合理,设备整体运行良好,产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该生产线具有缓解猪体应激反应、减少断骨、淤血和PSE肉的产生等特点;改善了屠宰卫生条件,避免了胴体交叉污染,可实现有序的连续性生产,具有节能降耗与环保的效果。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生产线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单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蒸汽烫提升了猪的整体品质,这是对产品的内在美永无止境的追求。”王向宏一语点破蕴含在蒸汽烫中的美学意蕴。

 

齐鲁晚报今日运河编辑部 
2015年7月1日

版权所有 动力启航软件工作室 粤ICP备11064298号 版本:V3.1.2 © Copyright 2009 - 2011. dtcms.net. All Rights Reserved.